『產能過剩論』實為貿易保護老調重彈

掃碼閱讀手機版

來源: 經濟日報 作者: 編輯:劉子安 2024-04-28 09:39:37

  近段時間,美西方頻頻炒作所謂“中國產能過剩論”,企圖歪曲抹黑中國與世界的經貿聯系。然而,無論是從市場供需規律來看,還是從全球產業實際分析,都無法得出相關結論。所謂的“中國產能過剩論”,不過是美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托詞。

  在全球化背景下,判斷產能是否過剩,不僅要看國內需求,也要看國際需求。美西方一些人無視全球分工和國際市場現實,簡單將“出口商品多了”與“產能過剩”劃等號,明顯違背了經濟運行邏輯。從全球范圍來看,當前新能源產能還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。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,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,是2022年的4倍多;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,是2022年的約4倍。國際市場需求尚未滿足,何談中國綠色產能過剩?更何況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佔生產的比例遠低於德國、日本、韓國等主要汽車生產國,出口價格也符合市場規律,根本不存在所謂“傾銷”問題。

  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,中國新能源產業效率更高。相關數據顯示,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的產銷量分別為958.7萬輛和949.5萬輛,中國動力及其他電池總產銷量分別為778.1GWh和729.7GWh,產銷基本平衡。事實上,近年來中國新能源頭部車企在產能利用率上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。據英國媒體分析,2023年,中國比亞迪集團、特斯拉上海工廠和上汽集團等產能利用率在80%左右。相比之下,韓國現代汽車的產能利用率僅為23%,起亞汽車的產能利用率僅為25%。

  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,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、完整工業體系和豐富人力資源。通過與市場反饋循環往復,企業創新潛力不斷釋放,形成了強大競爭優勢。可以說,中國新能源產業優勢是靠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支橕,靠科技創新和充分競爭塑造,靠真本事獲得。

  美西方無視客觀事實,誣稱中國以“過剩產能”衝擊世界經濟,其實是為貿易保護主義尋找新的借口。一些國家以此為由,采取貿易保護措施,阻礙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進入本國市場。這表面上保護了國內市場,實際上不但損害本國消費者利益,更影響了資源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效率,破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,拖累全球經濟綠色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。

  推動資源自由流動、市場貫通融合、成果廣泛共享,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。當前,大批“全球南方”國家仍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,對產能和技術有著巨大而迫切的需求。中國通過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等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,暢通產能合作路徑,持續提供優質新能源產業產能,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
  絆倒別人不會讓自己跑得更快。只有讓產業活水充分流動,讓經濟活力競相迸發,全球市場的蛋糕纔能越做越大,人類社會的明天纔會更美好。

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

推薦新聞

我來說兩句

關於我們 | 廣告服務 | 誠聘英纔 | 聯系我們 | 版權聲明 | 設為首頁 | 關於小狼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22-23602087 | 舉報郵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舉報平臺

Copyright (C) 2000-2019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:津B2-20000001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205099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